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遵从于中国艺术家的创造性本身
如今的中国当代艺术,已是百家纷呈的壮观景象,这缘于它自身关注社会、直面人生的现实穿透力和顽强生命力,缘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提供了异常丰富的创作素材。中国的当代艺术不仅越来越多地得到年轻一代的广泛认可,而且还跻身国际艺坛,成为许多世界性展览的组成部分。
然而,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环境却越来越复杂化了,社会政治、商品化和全球化作为三种强大的外部因素,在深刻地影响每个艺术家的具体创作的同时,又在艺术风格、媒介、题材等方面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包括中国当代艺术的语言建构问题、价值评判标准问题、国际身份问题、边缘艺术问题、女性主义问题等等。更为突出的是,近年来国内当代艺术市场陡然升温,国际上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也价格猛涨,这是市场对中国当代艺术内在价值的真正肯定,还是变相的投资冒险?久旱逢甘雨,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多年艰难走来,得到这样的发展机会和空间,自然是天道酬勤。但是,是否又受到了另一种束缚,一种无形的、甚至是自愿的束缚?
“何去何从”,不仅回顾过去,更展望未来。而要展望未来,必然要在此刻沉思反刍,因为我们真正具有现代主义和当代形态的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较之于西方太短暂了。我们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容纳了如此庞杂、如此差异的艺术思想、主张和表现形式,我们又面对着如此急速膨胀的社会生活和艺术市场——我们需要消化。
何从,意味着遵从什么理论和方向?对于未来,我们不敢冒然做理论上的推定,但是可以作一种猜想,即中国当代艺术将更加注重对内在精神品质的追求。后者的存在与实现,应该发生于当代中国艺术整体沙盘的更加纵深和高远的地带。正面地、建设性地预见中国艺术应当传递给观者的内核,将传统文化中合理的诉求用当代视觉语言进行转化,从而服务于理想精神家园那种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境界的描绘和建构,这才是中国当代艺术内在的价值诉求。
中国的稳定发展和中国当代艺术至今为止的发展景观使我们有信心,只要遵从中国艺术家自己的独立判断和创造性本身,中国当代艺术肯定会一路走好的。
参加本次展览的22位艺术家坚持不懈的工作和他们的成果,过去和现在都是中国当代艺术日益丰富、多元、开放的体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将来同样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