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勇:中国的艺术家还没把人体当成一种赋予理性思考的介质
(摄影批评家。发表《中国摄影家的文化借口》《消费时代的权利与摄影的自觉》等多篇评论。)
问:如何评价这次在南京博物院举办的“实验空间现代艺术展”?
答:这种艺术的展览,很大的功能上就是“闹事”。
做人体展览,就是有意识地想冲一冲这个禁忌线。在中国这个话题一直讳莫如深,包括当年的刘海粟,他们的思路都是一样的。好象肩负着一种普及“美”的责任,希望不把身体神秘化。
我认为在中国的人体绘画展览,每一幅作品如何不重要,实际上那个展览本身就是一个作品——一个巨大的行为艺术作品。其实每张画如何,没什么意义,整个展览作为一个作品在社会引发什么样的震动才是主要的目的。
不过南京这个展览产生的效应,主要还是媒体制造的,本身并没有多大的价值。比如,他的指向是什么,传达什么思想?通过电脑后期合成的画面,你想表达的理念是什么?迄今我没有看到令人信服的说法。
问:这种公开场所的人体展览,对于公众的更大的价值是什么?
答:说白了,它像一个游戏陷阱似的,它设定了这个游戏和规则,如果你看了觉得这是色情的不美的,那是你不懂,在文化修养上比较差,仿佛低人一等了,它强迫你形成一种自卑感。人体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合情合理、甚至合美学地存在于公共的场所。
所以现在的人体展览,必须把握这个分寸,不能失去最后这个(以艺术为名义的)盾牌。
问:在中国,为什么人体艺术展常常遭至非议?
答:西方和中国人对人体的认识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就看重人体的和谐和内在规律,认为人体,是这个世界上最和谐、最合乎规律的东西。
从古希腊、到罗马、到文艺复兴时期,都是如此。他们对人体的研究,甚至不是处于艺术的动机,而是对人体原理的一种了解和探究。他们已经把人体当作一种语言材料,来传达其他方面的思想。
但中国的艺术家在这方面做得很差,在中国一直没有相关的理论研究支持人体艺术创作。他们把人体当作一种目的,而不是一种介质去赋予更多理性思考,而且他们要以艺术的方式才使人体的作品得以存活。为什么会导致大众对它嗤之以鼻也是如此——确实做得差。
在大众的意识里,也始终缺乏对人体美的理性的传播。老百姓所说的美,几乎就是纯粹感官上的“漂亮”“看得舒服”。
另一方面,人与人彼此关系主要还是一种道德的关系,所以在中国,人体还是作为一种性符号存在的。也因此,在中国所有关于人体的绘画、摄影作品,引起的社会反响都是关于道德层面的争论。
问:在网上或私下里,各种尺度的裸体图片早已层出不穷,但许多人对公开展览的人体艺术作品还是无法接受,为什么?
答:我相信在网上,是男的肯定都看过那些色情网站或者图片,甚至都有视觉疲劳了,在这个时候再有这个展览,意思也不大。
在这个地方做这样的展览,它引发的震动,传达的信号,会令人产生各种揣测,甚至误解性的想象。比如,在传播上是否出现新的可能和(政策及社会)宽容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