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沙龙 >> 时事点评 >> 正文  
艺术的矛与盾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时间:06-06-09 09:25:01    浏览:

  作品不经意间出现轰动效果

  南京博物院只负责出租场地,不负责艺术展览的内容。但博物院很支持这个展览,甚至为此推后了另外一个国画展。

  5月16日,王承云发短信给禾子,学生们16日上火车,18日到。从成都到南京,要坐两天多的火车,30多个小时。学生买的是慢车硬座,没买卧铺。

  5月18日中午,班上24个学生出现在南京火车站。禾子把他们安排在青年旅社,简单洗了一下,没有休息,就去布展。由于之前没有去成都参加试展,当打开包装发现王桂权的作品时,禾子微感突然,但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刚开始时,学生们把胡晓波的2米多大的阳性软雕塑挂在一进展厅的柱子上,背景是白墙,在他们看来,这个象征力量,很喜庆。博物院领导看到说“哎呀,这个还蛮有意思的嘛!”

  由于展厅紧挨着办公区,第二天上午,博物院的办公室主任朱晓光打电话给禾子说“我们这里都是老学者,他们接受不了,都找到院领导那里了。”“禾子,帮帮忙吧,能不能往后挂一下。”

  阳性软雕塑移到了展厅里的后面。

  开展第一天,南京《金陵晚报》的文化记者羊艳,听朋友说博物院有个画展,就来观看。看了一会,她并没有注意到王桂权的作品。快要走时,看见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作品前谈论。男孩是一个观众,他说,我来这里,就对两幅作品感兴趣,一个是软雕塑,一个就是这个作品。女孩就是作品的作者王桂权。羊艳问,这个作品怎么啦?

  王桂权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时,她反问了羊艳一句说:“你看了作品,感觉是什么呢?”接着,她对羊艳说:“如果你看不懂的话,就当作一面镜子看你自己。”

  按照王桂权的陈述,羊艳在后来的报道中把自己的话写错了。在羊艳的报道中,这句话是“其实很简单,我最初我只是想看清楚镜子里的自己是什么样子。”

  摆在羊艳面前的作品是,很多条绘着花的卫生纸搭起来,中间的墙壁上挂着王桂权对自己阴部的几幅自拍照片,地下还有一些卫生纸。只不过,照片上加了颜料,所以,人们一般看不出照片上是什么,许多人认为这是有着旺盛生命力的草。

  经过王桂权的解释后,羊艳觉得这是一条很好的新闻。她写了篇稿子,标题是“女生自拍下体图片在南博展出”。

  第二天,王桂权给禾子发了一条短信:“刚才我得知了《金陵晚报》报道了我们的作品,看后我很生气,我觉得他们完全误解了我做作品时的思维方式和我想表达的意思,他们这样的报道我真的很不能理解和不开心,所以禾子老师我需要你的帮助,谢谢。”

  此后三天,羊艳作了3次相关报道,引起了南京对此展览的大讨论。文章上了报社的内部网,被其他网站转载出去,迅速成为网际新话题,点击量快速攀升。王桂权的作品在现场70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些舆论在谈及此画展的代名词。

编辑:小路  作者:孙冉 丁尘馨 李径宇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外,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我站点的文章,非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版权归本站和作者共有。 免责声明:对于本站会员发布的文章、评论、留言等所引起的纠纷,皆由其作者承担,本站不承担任何相关及连带责任。
最新更新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