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沙龙 >> 时事点评 >> 正文  
艺术的矛与盾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时间:06-06-09 09:25:01    浏览:

  “要寻找自己的语言 ”

  显然,王桂权就是王承云教学思路的个案展现。

  2005年暑假的一天,她吃饭时,看见卫生纸,突然觉得应该在上面做点什么。后来,她将涂料涂在自己的阴部,然后对着纸给上面印花。做完这个作品后,她拍了自己的身体,用照片记录下创作的过程。

  王桂权解释,这件作品用了四种材料:卫生纸,颜料,照片,伪古典像框。她认为青春的本体——照片部分经处理没有半点淫秽的痕迹,恰恰呈现的是旺盛的生命之草。而那个伪古典的像框,大概就是我们今天的文明吧,貌似华丽却俗不可耐。

  院长马一平在成都试展时,看过参展的所有作品,并为展览写了开幕词《他山之石,正在攻玉》,当时,他没有注意到这幅作品什么问题。在他看来,它在众多的画中并不突出——图像“对原本的生理形态做了淡化处理。”

  王承云的教学方式,在其他学生身上也同样得到了体现。6月1日,记者在川音美院附近的棠湖公园,见到了几位同学。男生王昶,在此次展览上的作品是一组布上水彩。他想对水彩进行材料试验,表现水彩在画面中形成空间感。一天,同学在网上发现了一些男女性交的照片,王昶突然觉得,这种色彩感觉就是他想要的。于是,他绘制出一些不同的男女性交画组成布上水彩,不仔细看的话,观众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只会把它当作很漂亮的水彩。

  女生李谷雨说,他们上课经常是到茶馆讨论,“那种一个画架,一个凳子,大家坐在那儿埋头苦画的情况,我们班里是看不到的。”

  王承云的学生们几乎都认为,语言的创造和材料的研究,才是真正的基本功。

  “到此,不再是审美评判”

  刘虹,川音美院油画系系主任。

  她说,我院的学术态度比较开放,圈内人认为川音成都美院很当代。网上不少人认为王桂权的创作不可思议,其实在当代艺术圈内类似的作品很多,有的甚至走得更远,所以当初我们不觉得这件作品有什么稀奇和不妥,在成都展出时也非常平静,在南京出现这样的负面反响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院长马一平说,王桂权的作品不是黄色淫秽的作品,属于半抽象风格。但一旦去追究它是什么,歧义就大了。这就触犯到目前中国许多受众能接受的道德底线。

  于是审美评判,就变成了道德评判。

  马一平说,“在每个时代,凡前卫的东西,对现行普遍的东西就会形成一种对抗和挑战。”

  提到公众对此次画展的态度,王承云引用网上的一幅漫画:一个小孩正在看画,母亲用手捂住她的眼睛。王承云说,中国教育方式的问题就在这里,大人不知道孩子可能从这幅画看到属于自己的美好的东西。

  马一平说,长期以来,中国前卫艺术家和理论家,并不情愿做当代艺术语言的普及工作,所以,普通民众接受起来有很大距离。另外,一些艺术家,包括年轻学生,过多的把兴趣点转移到性和琐碎的事情方面。

  他认为,“这次画展有一定的问题,但不是观众理解的那种问题。我们本身对这个实验班是采取吸纳和扬弃的态度。”

编辑:小路  作者:孙冉 丁尘馨 李径宇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外,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我站点的文章,非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版权归本站和作者共有。 免责声明:对于本站会员发布的文章、评论、留言等所引起的纠纷,皆由其作者承担,本站不承担任何相关及连带责任。
最新更新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