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即将离开罗马的某一个月夜,他站在高处,饱览了一番罗马城的夜景。月光下的罗马在这位诗人眼里,一下子变得那么静谧和安详。他在日记里深情地写道:“一轮明月普照罗马城,若非亲眼所见,真不知有多美。万物都沉浸在团团光影之中。眼前只有一幅幅最伟大、最普遍的图景。……在月光照耀下,万神庙、圆形广场、圣彼得教堂的前院,其他的大街和广场,更是引人入胜……在这里,日月照耀着无数的古代文化建筑群。”
这是诗人献给罗马的恋曲与挽歌。我相信,一代代罗马人,每一个罗马的热爱者,都会因为这段著名的和饱含深情的文字而感到自豪,而感激歌德。
不过,细心的歌德还留下了一句话,我想,那肯定是他特意赠送给二百多年后的今天的罗马人,赠送给今天所有的匆匆赶来罗马的观光客的:“这个城市有着巨大的但只是废墟的财富,有无数的艺术品但却要求每个人问一问,生活给予艺术品的时间。”
歌德不仅对绘画艺术有自己独特的研究与见解,而且他本身就是一位具有相当造诣的风景画家。只不过,他在绘画方面的成就被文学和戏剧的成就所掩盖了,世人对他的绘画世界所知甚少。
歌德从小就在父亲专门为他请来的画师指导下,学习绘画。他在自传里说:“我从童年起就生活在画家中间,我习惯于像他们那样,把景物与艺术联系在一起看。”他酷爱大自然,因此所画多为自然风景。他认为,一幅好的画,“要在画上不只看见所画的东西,而且还可以看见自己当时的思想感情”。为此,他经常用画笔去摹写所见到的美丽风景,“绘画成了留给我仅有的表现自己的方式,于是我用同样多的固执,甚至带着沮丧,越来越热切地继续我的工作,而这同时我看到自己做出的成绩却更微不足道。”
他一生画了各种风格的画作有2700幅之多。这个数量以及他的若干画作的艺术品位,一点也不比有的职业画家逊色。他在莱比锡大学读书时,曾跟随铜版雕刻家J·M·斯托克学习过雕刻和蚀刻艺术,他说,“我被这门艺术的精美所吸引,我跟他接近,也想制作一些相似的东西。我的爱好重又被转移到风景上面,它在我孤寂散步时使我愉悦……”
我们从《山区瀑布风光(仿A·蒂勒)》和《古老塔楼风景》这两幅铜版蚀刻画里,可以领略他在这方面的浓厚兴趣和艺术造诣。1768年歌德从莱比锡返回法兰克福后,有一段时间还继续着他的兴趣。他在自传里说:“我绘了一幅相当有趣的风景画,当我重又把斯托克传授的办法加以尝试并在工作中忆起那段愉快的时光时,我觉得非常快乐。我不久就把铜版蚀刻并印出了样子。”
在1768年至1775年间,歌德在法兰克福家中用彩色铅笔画了不少室内画。《法兰克福工作室》即是其中的一幅。“因为我总是直接地要以自然或更多地以实在的东西为对象,于是便摹画我的房间,它的家具和房间的人……”他在自传里写道。歌德画过好几幅色彩漂亮、意境优美的月夜小景。《花园小屋上空闪光的夜云》和《黑夜树丛上空的弯月》是最美丽的两幅。1777年1月13日他在日记里写道:“晚间画月亮画。”两年后的1月2日的日记里又有这样的记载:“月亮升起,美极了。画下来。”与此同时,他还写了许多描绘月夜、咏叹月亮和星星的诗歌。如《致月》:你又把雾的清辉2安详地洒遍可爱的山涧,你终于又一次把我的灵魂全都融入其间。你舒展你轻柔的目光2铺遍我的土地,2就如同最亲的人的眼睛,温柔地注视着我的遭际。
歌德认为,“在所有艺术中,绘画是最可宽容和最为惬意的了。”他进一步解释说,“说它最可宽容,因为它仅是手艺或还不是艺术时,由于它的材料和对象之故,就多加谅解和对它感到愉悦了;一部分是因为技艺的,尽管是没有才智的处理,使无教养的和有教养的人都感到惊叹,只需稍许提高成为艺术,那就会受到一种更高程度的欢迎。”
歌德的绘画如同他的诗歌和戏剧一样,也是他留给人类的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德国艺术批评家和学者阿·费德曼在其论著《作为绘画艺术家的歌德》中有言:“如果说歌德的肖像画开了现代肖像艺术之先的话,那么,德国的现代风景画则也始之于歌德的风景画。”奥地利作家赫尔曼·巴尔甚至认为,歌德的这些画作,“偶尔比最美的伦勃朗更伦勃朗,时而在魅力的强度上可以与凡·高一试身手,时而在安静与谦虚上可与达·芬奇一比高低……尽管它们多是旅行时匆忙的速写,也都有着情感的尊严和一种认识上的高度,就是那些最最伟大的大师,只有在他们最最幸运的时刻预感上能提升到这种地步。”
能对歌德绘画表现出如此的欣赏与赞叹,或许不能简单地视为作家间特有的溢美、夸张与崇拜。至少,我们从歌德的绘画,可以想见这位史上罕见的文化巨人对于文学、艺术和科学无远弗届的创造力和光华四射的智慧与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