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置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 客服热线:025-86278870在线咨询
  • 上海市劳局提醒:“零工资就业”违法

    •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07/12/5 0:45:00 来源:人才网信息中心
    • 【字号: 】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次 【我要评论】 【我要打印
    目前,各地毕业生处于求职高峰,上海、天津、浙江等省市纷纷冒出了“零工资就业 ”群体。上海市劳动保障局为此提醒:“零工资就业”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做法,用人单位不能以任何方式选用或接受劳动者从事无报酬工作。

      眼下,在国内不少城市,迫于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届毕业生的“薪”愿一降再降,更出现一批只要工作、不计报酬的“零工资群体”。一些毕业生面对心仪的工作舍不得放弃,又担心企业不予接纳,于是采取“迂回战术”,为了增加竞争力或者抓住些微的就业机会,不惜抛出“零工资绣球”,放弃应有的劳动收入和社会保障权益。近日,一项全国性抽样调查显示,有0.8%的被访者处于“零工资就业”状态。

      劳动保障部门指出,各界在把“零工资就业”当作一个新现象来讨论或研究的同时,更应当从法律角度认识到,这是一种违法行为。我国《劳动法》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同时,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也必须向其支付工资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

      有的用人单位称,一些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零工资”阶段是给予其“培训”的阶段。对此,有关部门指出,毕业生在进入用人单位后就成为劳动者,单位仍以“实习”等名义使用廉价劳动力是违法行为。此外,无论劳动者是否自愿提供,用人单位都不能违反法律规定接受。

      劳动保障部门表示,对于上述违法行为,劳动监察部门有权介入和查处,用人单位必须补交所欠工资和社保费并接受处罚。查处手段包括个人投诉、定期检查及劳动者事后追诉等,用人单位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雕塑人才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编辑:admin【关闭窗口
  • 上一篇: 劳动保障部:城市应从6方面做好充分就业排头兵
  • 下一篇: 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
  • 查看全部评论发表评论
  •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无需注册)
  • 发表评论须知:
  •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