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周因为到处找工作,花掉了近2000元,最终还是没结果。”4月11日,新疆财经大学大四学生王鹃(化名)无奈地对记者说。
王鹃来自塔城,为了能在乌鲁木齐工作,从今年初到现在她已参加了五场招聘会,投寄了27份简历,经历了5次面试。
期间,食宿费、交通费、通讯费、应酬费花掉了近5000元钱。
上周一周时间,王鹃去了六家单位应聘,为了给对方留下好印象,她花了500多元钱买了衣服和鞋。此外,化妆品300元,吃饭应酬近500元,交通费、通讯费400元,再加上招聘会门票和制作简历的费用,她花了将近2000元。
刘文与王鹃是同一所学校的毕业生,在大四第一学期时刘文报考了深圳海关的公务员,笔试通过后要到深圳面试。为此,他花了500元买了一套衣服,往返深圳的飞机票3000多元,在深圳面试期间的吃、住2000元,前后花了近6000元,但还是没有通过面试。
据了解,与王鹃、刘文一样奔波求职的非师范类普通高校毕业生在新疆有近3万人,大专高职毕业生1.3万多人。
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刘红教授认为,大学生找工作时不必对形象过分包装,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谈吐修养以及诚意。大学生在找工作之前应对自身有清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