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方:网络招聘已是大势所趋,单一集会式招聘将绝迹
中华英才网总裁张杰贤认为,许多原来未接触过网络招聘的人开始注意或已经开始尝试着使用这种招聘形式,提高了网络招聘的关注度和认知度,起到了普及知识的作用,为以后几年网络招聘的发展奠定了不错的群众基础。根据美国IDC公司的调查结果,2001年全球的网络招聘市场扩大了53%,就已经达到28亿美元的规模,到2006年,全球网络招聘市场的业务规模将超过157亿美元。
中国人才热线运营总监黄路真表示,从长远而言,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和互联网家庭用户的迅猛增长,网络必将成为越来越多企业、人才进行招聘和求职的最重要手段。据介绍,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互联网普及程度高的发达国家,自上世纪90年代初互联网出现以来,网络已经成为人才进行流动的最主要渠道。
前程无忧市场负责人王剑更是认为,招聘会作为传统的招聘形式已经存在了很久,并因能够为人才供需双方提供直接面对面的机会为大多数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所接受。但近一段时期以来,由于种种问题的不断出现使得已被大家所熟悉的现场招聘会备受争议。应聘环境差、招聘单位鱼龙混杂、会场管理混乱、招聘效率不高等都成为了现场招聘会的弊病,这无疑为求职者成功求职增加了困难。根据调查显示,信息沟通不畅是造成人才供需双方无法成交的最大障碍,网上求职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求职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所属行业、工作地点、薪资要求、招聘信息的发布时间等众多参数科学快速地检索求职信息、发送简历,大大提高应聘效率。此外,与在现场招聘会拥挤的人流中艰难地移动相比,网上求职也显得轻松许多。尽管网络招聘还有如何规范人才供需双方的诚信、为双方提供更加直观的接触、对求职者更加人性化的服务等方面问题亟待改善和加强,同时还受到互联网的普及程度等硬件条件的制约,但从发展的眼光看去,网络招聘已是大势所趋。
乙方:传统招聘会难以被取代
相信现场招聘的多、了解网络招聘的少:既然网络招聘将是大事所趋,网上招聘如此浩大声势,真正起到的效果有几分?有多少求职者能够通过网络招聘的形式找到工作呢?
据中华英才网的有关人员介绍,他们是通过每月的有效需求职位变动来确定招聘的成功率。真正有多少人能通过网络招聘会找到工作,他们也无法确定。
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小吴所在的班共有23人,目前已经有18人落实了工作,其中7人通过传统的现场招聘会,7人经由熟人或朋友介绍,3人通过学校发放的求职信息,只有一人是通过网络招聘会找到工作的。而参加过网络招聘的小吴,当天投完简历,第二天便接到一用人单位面试的通知。但感觉不太理想,便没有继续。
非典过后北京某人才招聘市场开放第一天便出现了火爆场面。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求职者。对于“现场招聘与网络招聘更倾向哪一种”,他们的回答几乎如出一辙:选择现场招聘会。因为可以“与用人单位面对面地交谈,能更具体、详尽地了解对方,以便做出双向选择”。但他们也谈到,网络也是他们获取招聘信息的一个渠道。据记者了解,目前仍有不少应聘者对网络招聘缺乏了解
北京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市场部经理郭卫东认为,就目前而言传统的招聘会依然将会是主要的招聘形式,虽然网络招聘近来发展比较迅猛,但也受各方面客观因素影响和制约,比如在中国的上网人群还不够普及的情况下,发展网络招聘就比较困难。而且企业利用招聘会集中招聘也比较节省人力。
远未成熟、仍需规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系洪主任认为,进行网络招聘,要有两个前提:一是会上网;二是能上网,即有一定物质条件支持。只有具备这两个基本条件的人才能利用网络资源求职。相当一部分人如失业人员、特困人员,还是受现实条件限制的。同时,求职者对网络信息缺乏信任,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业的难度,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网络招聘信息的监控。
中国国家人才网市场信息处的汤处长则表示,SARS使网络招聘有了一个成长的机会。网络招聘使求职人员摆脱了拥挤的会场,足不出户就可与招聘单位进行沟通。同时,网络招聘会与现场招聘会相比用人单位与求职者双方都要省钱省力省心。他也表示,网络招聘现在远未成熟,尤其是存在进一步规范的问题。只有不断规范网络招聘市场,才能使此沟通渠道更加完善。
智联招聘网CEO刘浩认为,即使没有非典的影响,通过网络求职的人员数量也一直呈增长趋势。而非典时期一切招聘会突然暂停只是加快了从参加传统招聘会到网络求职的流动。
不过,就发展趋势而言,网络招聘不会借此机会取代传统招聘形势。网络招聘与传统招聘形势各有千秋,虽然网络招聘降低了招聘成本、避免了人山人海的混乱、加强了供需双方的互动性,但传统招聘会仍然有其存活的生命力。特别适宜比较初级的,大规模的速成招聘。如大学生见面会和下岗人员招聘会等。但是,即便网络招聘方式被看好,企业也不会停止传统招聘会的现场选才,企业招聘最大的目标就是选拔到最适合自己企业所需求的人才,而在传统招聘会里也有企业获取的对象,所以传统招聘会这一方式不会取消,绝大多数公司表示,将网络招聘方式和现场招聘并重。至于重心是否会逐渐向网络方式偏移,还有待于求职者的求职方式变化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