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伟: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第一人
后来据王广义回忆,由于当时的艺术家都很穷,住不起旅店,很多人是住在中央美院的学生宿舍、办公室里,展览结束后,很多展品带不走,就不了了之。而他的展品——《毛泽东AO》在大展后上了美国的《明周刊》,并且在展览结束之后被北京商人宋伟以一万元的价格收藏。而这位收藏家,也正是此前高名潞提到“北京一个公司的老板”,此人靠卖盒饭起家,在80年代便有如此眼光收藏当代艺术品,可以称之为“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第一人”。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位收藏家宋伟后来去了美国,从美国回来以后,精神就出了问题,据医生诊断,他患的是一种“妄想狂”的精神疾病。后经多方诊治,病情略有好转,但是喝完酒之后还会“发狂”,有时也会发作。在去年肖鲁的作品复制完毕之后他们曾举办过一次研讨会,当时把宋伟也请去了。但是开场没多久他就发病了,开始扔东西,并且表现得非常烦躁。现在的宋伟病情时好时坏,近两年不断有人找他,询问关于当年 ’89大展的事情,可这件事已经成了他心底不能触动的记忆。
而在宋伟发病后,其妻也因此与他离婚,当年收藏的一些’89大展上的参展作品,被陆续卖掉,部分作品流入海外藏家之手,而肖鲁的作品《对话》也在这个过程中遗失。
收藏80当代艺术是因充满力量
自80年代初就到法国从事艺术经纪的策展人程昕东,从1993年起就开始策划中法之间艺术交流的活动,他对80年代艺术作品有着痴迷的喜好。
正在法国巴黎的著名国际策展人程昕东表示,自己有收藏北京“’89现代艺术大展”的作品,“但是当时没钱,只买了二三幅。一件是潘德海的,一件是毛旭辉的。”
当时程昕东花了几百元,一直保留到现在。而目前一件的价值在50万人民币以上,“但肯定不会卖的,因为这些作品代表了历史,有激情,很纯洁,是历史经典。”
为此,程昕东还专门办了“毛旭辉——20年作品回顾展”,包括《坐在扶手椅上的家长》(木板上油画,1989)等,从1985年到2005年对毛旭辉的作品都进行了展示。
程昕东告诉记者,收藏’89艺术大展的作品主要考虑了“代表一个时代的艺术品,非常有力量,作品敏感,是中国当代艺术历史的重点纪录。”
程昕东非常不甘心,“如果有钱我会全部买下,目前也一直在找那个时期的作品,也在做关于80年代主题的当代艺术展览和个展。”
事实上,尤伦斯、管艺、希克、田烟幸人、张颂仁等国内外藏家也都在寻求着这些“特殊时期的作品”,因为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被普遍认为是传统与当代的分野,这之后,中国的当代艺术开始走向高潮。
因此才有了各种百万当代艺术家诞生,包括以97.92万美元成交的张晓刚单幅油画作品《同志》,以627万元成交的孟禄丁、张群的《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511万元的岳敏君《迷惑的春天》,467万元的《狮子》,徐冰的《鸟》337万元,张洹《和平钟》337万元,张晓刚《血缘:同志NO.120》809万元,方力钧《No.8》345万元,《中国地图》188万元。在内地,周春芽《山石图》440万元,《生活像花儿一样美丽》253万元,曾梵志《面具》275万元,王广义《大批判——耐克》330万元,张晓刚《戴红领巾的女孩》385万元,石冲《物语水空气和身体》236.5万元。
值得警惕的是,大量海外藏家来华“吸货”也造成了潜在危险。其中,瑞士前驻华大使希克收藏了大量中国当代艺术精品,在他的藏品库中,中国有才华的当代艺术家无一漏网。但北京的几个大型拍卖公司,例如嘉德、太平洋、中贸圣嘉、翰海等的成交中,当代艺术只占有很少的份额,而且通常是油画,而摄影、综合材料装置、雕塑等则更为少见。
尽管有关部门注意到了这一情况的潜在危险,已开始向美术机构投入巨资来收藏当代艺术品,例如中国美术馆的收藏费从每年几十万元一下子增加到每年5000万元,力图挽回中国当代艺术流失海外的被动局面,但从这个数字以及作为国家美术馆目前的作为来看,仍然远远不够。收藏界也需要提升对中国当代艺术价值和意义的了解;另一方面,文化机构和主流媒体也应当给予当代艺术更多理所当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