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拟建于安徽审计职业学院大门的中心广场,是体现校园文化和提升校园形象的重要的交流窗口和地标位置,校园门前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要道。这里车流、人流流量大,受众广,影响大,通过窗口似的大门可以对广场上标志性雕塑一览无余。通过镂空窗口似的大门可观赏到雕塑实体。雕塑更适宜做实体,而不宜镂空。与大门镂空形成虚实结合。
广场地势开阔,周边绿化环境好。教学楼环绕广场而建。主雕高度不宜太矮,建议高度6m或6m以上,可以更好的体现雕塑的气势与文化。
主雕是以秤砣为主体造型,同时四个面融入古钱币的造型,古钱币上刻上有篆体的审字。象征着审计对财政监督警示职能。秤砣上的红丝带,代表着党和国家。丝带的造型正是中国审计的抽象的logo造型。再次呼应主题。雕塑,简单、敦厚、大气,如鼎一般散发着正气。
在色彩上鲜红的细带和厚重的秤砣形成对比,给人以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造型上方正大气的秤砣与随风飘扬的丝带形成对比,虚实结合。稳重大气却内含张力。
在材质上铜的厚重感更能校园的文化底蕴,不锈钢材质的使用增强了现代感。
在雕塑被解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浮雕主要体现的是审计从古到今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在内容上从官计审计阶段,殷商甲骨刻词最早透出审计信息。到上计审计阶段,西汉《上计律》的颁行,为审计监督提供了法律基础。再到三司与审计司审计阶段,南宋时期出现了中国古代第一个以“审计”命名的审计机构。然后是中国近代,革命根据地时期审计特点的归纳。最后是以键盘,电路板,方程式等元素加上人物积极向上的动态来体现现代审计发展的蓬勃新气象。
材质上,石材的厚重增强了浮雕的历史积淀感。
造型上运用块面感大胆创新,形成错落有致合理布局。在校园中形成特定的文化环境知觉。
主雕色彩鲜明,对比强。浮雕不宜在采用强烈的色彩。浮雕可采用灰白色调的石材,与周边环境形成统一和谐的氛围。建议使用花岗岩活,岭南白,或芝麻灰来体现。其共同特点是色调统一,不宜变形变色。适合雕刻浮雕人物。
主雕高度较高,色彩鲜明易成为视觉中心,浮雕环绕刻于雕塑底座,视野更开阔,不易形成视觉隔断。雕塑考虑到灯光配套设施,能为校园夜景添光加彩。
主雕采用锻铜的方式,上面飘带采用不锈钢材质,表面喷漆处理,内部为碳钢结构。段铜的历史非常悠久,且技术成熟。相对铸铜工艺简单,比铸铜雕塑薄一些。其特点是坚硬耐腐蚀,寿命长。易于安装。
不锈钢材质具有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和酸、碱、盐等化学浸蚀性介质腐蚀的特性,由于不锈钢有诸多的优越性,因此,很多的城市雕塑都是以它为材料。不锈钢要求雕塑本身简洁大方,形体感明显,且光影效果强烈。不锈钢喷漆是在不锈钢表面喷色漆,颜色的选择性很大。从而使雕塑艺术体现更加丰富、雕塑创作更加多面化。
在环境中浮雕和主雕的交相辉映,形成了浓厚的校园艺术氛围。积淀着审计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有一定的潜在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