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广斌
1963年出生于黑龙江。
198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
1998年参加“世纪反思,中国视角”艺术展,芝加哥大学艺术馆。
2001年“上海建党八十周年美术大展”获金奖,上海美术馆。
2001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获优秀作品奖,中国美术馆。
2003年,柏林亚太艺术节“水墨E计划国际艺术邀请展”,柏林国家新闻局。
2003年,“广州第二届全国画院双年展”,广州美术馆。
2003年,“上海中国画院年展”获年度艺术奖,上海美术馆。
2003年,“多元视点 — 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上海莫干山艺术景画廊。
2004年,“点·辐射与深入 — 来自纸墨的视觉表达”,中国当代水墨艺术提名展,马来西亚国家美术馆。
2004年,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2004年,“中国 — 日本当代水墨名家作品收藏展”,东京国立博物馆。
2004年,“渴望与焦虑 — 当代新现实中的水墨人物”,上海美术馆。
2004年,“龙族之梦”中国当代艺术展,苏格兰国立美术馆。
2005年,“城市农民”中国当代水墨艺术邀请展,刘海粟美术馆。
2005年,“上海中国画院、北京画院中国画联展”,上海美术馆。
2005年,“上海美术大展”获沈柔坚艺术基金奖,上海美术馆。
2005年,“第三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郑州美术馆、中国美术馆。
主要收藏:
2006《窗》系列作品五件,美国加洲电视传媒机构,美国
2004水墨《中国往事》浙江美术馆收藏,杭州
2004水墨《窗·倾斜》上海美术馆收藏,上海
2004水墨《窗·反射》上海中国画院收藏,上海
2004水墨《窗 · 隐私》江苏画刊收藏,南京
2003水墨《窗· 隔离》广东美术馆收藏,广州
2001水墨《1921》上海美术馆收藏,上海
现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蔡广斌的水墨绘画实验一直在视觉上与传统中国画语言保持着适当距离,他的《窗》系列以一个个隔离开的方块单元展开阵列式的组合,每个单元里都有一张张含混不清却又极其类似的面孔,整个系列都弥漫着个性缺失的危机感,也充斥着当代都市人机械、刻板、压抑和疏离的典型心理特征。以《窗》系列为开端,蔡广斌着手于黑白色调“手工影像”的专题实验,开始了从实验水墨到观念绘画的探索,尽管他并没有把影像作为客观上的主题来源,但都市人每天耳濡目染的影像经验无疑对他的潜意识发生了显著作用。当今都市人的视觉经验已经越来越技术化,越来越依赖媒体了,我们几乎每天看到的都是二手影像——那显然是通过镜头和屏幕所看到的世界,蔡广斌抓住了这个要点,以水墨的手法呈现出这个异样的现实。
蔡广斌的观念性水墨把传统水墨中的笔墨因素降至最低极限,用类似黑白摄影的色调铺陈渲染着虚幻迷离的叙事空间,传统的绘画材料宣纸被裱贴在画布之上,纸与布、虚与实、手工与技术相映成趣。相纸般的黑白效果在强化观看者对技术因素联想的同时,绘画性极强的笔触却又漂浮于影调之上,在绘画观念方面营造出令人困惑的心理张力。蔡广斌运用东方式的智慧化解了古典与现代的学理对峙,拆除了水墨媒材与当代艺术之间的藩篱。
《窗之四》,纸本水墨,220×17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