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德
1960 出生于上海
1988 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现 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传达设计学院 院长
复旦大学艺术设计系 主任,教授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博士研究生
个展:
2007年 《天德再制造》,前波画廊,纽约,美国
《山?水》,艺倡画廊,香港
《王天德个展》,HAN ART,蒙特利尔,加拿大
2005年 《香火》,艺术空间,温哥华,加拿大
2004年 《天德制造》,前波画廊,纽约,美国
2004年 《王天德个展》,Galerie 99,德国
2003年 《王天德——二十一世纪水墨形态》,艺倡画廊,香港
1995年 个展,上海德国中心
1991年 个展,上海中国画院
个人画册:
《天德再制造》,纽约前波画廊
《香火》,加拿大艺术空间
《天德制造》,纽约前波画廊
《王天德——二十一世纪水墨形态》,香港艺倡画廊
收藏: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香港艺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深圳美术馆、JP Morgan Bank等
媒体介绍:
NHK、CNN、CCTV、《The Wall Street Journal》、《South China Morning Post》、《ART NEWS》(美国)、《ARTEiN》(意大利)、《Yishu》(加拿大)、《Orientations》(香港)等
王天德近十年的艺术历程颇有代表性地反映了中国当代水墨的发展特征,这个特征可以表述为:从水墨语言的实验出发,在笔墨个性和图像结构上突破原有的水墨规范与边界,进而达到艺术观念的建立和个人面貌的形成。进一步说,今天的画家都是艺术教育的产物,专业学习的分门别类几乎决定了他们后来的道路。经过中国画教学训练的许多人首先朝着当一个“国画家”的目标,在通过大量的笔墨实践形成了对水墨材质和性能的感觉也即随着笔墨经验的增加之后,他们开始不满足传统的法则和审美标准,于是进而探索形势与样式的变化。伴随着这个过程的展开,观念性的东西逐渐从绘画形式中脱胎出来并明确起来,到最后,观念转而支配了水墨语言。中国水墨艺术的这种发展特征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特征,它使传统静态的水墨形式变化为一种表达当代文化观念的水墨语言,使水墨的绘画性表现成为一种具有“当代性”的语言方式。
——范迪安
《山水服装》,水墨,69X69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