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雕塑展览 >> 第一展厅 >> 正文
永恒的尺度
材料:影像  尺寸:(719x539)cm  来源:  时间:09-08-20 11:13:19  浏览:

吕楠  
1962年生于北京。
在《民族画报》工作5年后,辞去公职,成为自由摄影师。
1989~1990年 拍摄中国精神病人生存状况,《被遗忘的人:精神病人生存状况》。
1992~1996年 拍摄中国乡村的天主教,《在路上:中国的天主教》。
1996~2004年 拍摄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
2007年1月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6年开始拍摄缅甸金三角。
是著名的马格南图片社在中国大陆唯一的摄影师。
 
 
吕楠无疑是当今中国最有份量的摄影家之一,他的份量来自于那些被栗宪庭称为象征了“人类今天精神状况”的三部曲:《被遗忘的人:中国精神病人生存状况》、《在路上:中国的天主教》、《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
吕楠前后花了15年的时间,足迹遍布十几个省市,完成了三部曲的拍摄。
如果说布列松的镜头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历史主义的惊叹与思考,吕楠则试图通过这三部曲邀请我们参与到一种“永恒”的锻造之中。
正如吕楠自己所说:“摄影师的工作方式,决定了影像要在一瞬间形成,但不意味着摄影师总捕捉稍纵即逝的瞬间。心灵的思考是必然性,不是偶然性。我是要关心人们根本、持久和本质的东西”。能否在瞬间中把握永恒,能否截取时间的片段从而让时间无限绵延是吕楠念兹在兹的东西,是他的信念,也是他成为艺术家的理由。
《被遗忘的人》中我们看到理性失语时显露的平静的哀凉,《在路上》中我们能管窥到国人身上异乎寻常的尚未穷尽的信仰深情,而《四季》则赋予了人类肉身之躯以宁静崇高的神性。《四季》被栗宪庭称赞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画面庄严,凝重,肃穆,体现出吕楠对于画面情绪的强有力的“控制力”(语出栗宪庭)。
这些作品无论在中国摄影史还是在世界摄影史上都是极富启示意义的,那种超验的永恒与有限的存在之间的张力无疑将使这些作品具有持久而深刻的魅力。

 

编辑:小路  作者:吕楠   
·上一幅作品:
·下一幅作品: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外,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点的作品图片,如有违反将追究其法律责任。中国雕塑网原创作品图片版权归中国雕塑网和作者共有。
免责声明:对于中国雕塑网会员发布的作品、评论、留言等所引起的纠纷,皆由其作者承担,本站不承担任何相关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