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洹14岁起开始学习素描及油画,于1984年进入河南美术学院就读。1988年毕业后,便于郑州教育机构任教。1991年移居北京,进入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院,在毕业前一年,搬入北京艺术家社区。1994年后,张洹的创作概念开始著眼于将自我内心骚动的情绪直接经由行为表演传达。曾多次参加国际重要当代艺术展,如:1998年于旧金山现代美术馆,及纽约亚洲社会艺廊所举办的内与外:新中国艺术展,以及同年在纽约PS1当代艺术中心举行的朝圣-风与水展。
1998年9月,在由高名潞策划下的“蜕变与突破:华人新艺术”展中,张洹更以他的创作作品“为鱼塘增高水位”被选为展览目录及媒体宣传封面,张洹具震憾性的观念作品,在此展发表后,立即成为了全球艺坛中所积极议论的话题之一,因此张洹在往后的观念创作上,也受到了高度的瞩目。
“家谱”系列创作,是张洹于千禧年开始的系列作品,他将自己的脸部用毛笔书写中国传统天象命卜及一些启发人性的故事,在他书写的过程中因文字的重叠而渐渐地失去了可阅读性,使文字符号在反覆书写的过程中消失;他脸部的五官及肤色最后也科被墨色所完全覆盖,并失去了辨视种族的依据,这个概念衍生到最后,表明了民族、文化的特征在现今文化资讯充斥的时代中消失殆尽。此系列作品的原始概念使于张洹在接触西方文化后,对自我文化传统及身分认同的审思。
张洹“家谱”的展览资料:
2004年“张洹”法国丽莉欧洲文化中心
2003年“张洹”德国柏琼 柏琼博物馆
2003年“张洹”维克 帝画廊
2003年“张洹”丹麦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当代艺术中心
2003年“家谱”美国麻萨丘萨州 皮巴帝 伊萨斯博物馆
2003年“我与复数”瑞士卢森 卢森美术馆
2003年“穿越皮肤表层”义大利罗芙特 纯特.罗芙特现代及当代艺术馆
2003年“新区域”波兰华沙 萨其塔国立画廊
2002年“张洹”德国汉堡 汉堡美术馆
2002年“皮肤表层的对谈”加拿大魁北克文化博物馆
2002年“证人”澳洲雪梨当代艺术美术馆
2002年“横跨过去与未来:当代中国的录像艺术与摄影”美国纽约国际摄影中心及亚洲艺术文化中心
2001年“张洹”美国纽约卢琳·奥斯丁画廊
2001年“张洹”加拿大多伦多当代艺术电力站艺廊
2001年“张洹-家谱”法国巴黎亚伯特·班拿穆画廊
2001年“横滨2001:国际当代艺术三年展”日本横滨
张洹,影像,家谱(共九件为一组),2001年作